close
前幾天被同學開玩笑叫「文藝青年」,當下連忙澄清,我絕對不是什麼文藝青年,事後想想,我一付避之為恐不急的樣子實在有點好笑。原因是,腦袋裡對文藝青年的勾畫是,只聽古典音樂,崇拜三島由紀夫,用施捨憐憫的眼光看我這種凡夫俗子,追根究底,這種印象好像來自高中的時候,被訓育組組長凹去參加什麼電視節目錄影,有關高中生閱讀方面的節目,記得主持人是趙茶房,詳細內容早就不記得了,只記得同節目錄影的某建中學生,說自己很喜歡三島由紀夫,然後用睥睨的眼光看著那時正在狂看「發現台灣」的我。附中唸了三年,也沒認識什麼文藝青年,真要算的話,大概也只有我們班上某Super Star,問我說可不可以吃一口我的早餐蚵仔麵線,結果吃掉我半碗的那個同學(看那半碗蚵仔麵線讓我記恨到現在)。說起她的事蹟,絶對是文藝青年,號稱「後現代主義」專家,已有自己的思考體系,了不起吧!!姑娘我今天27歲,算算明天高中畢業也要十年了,對於後現代主義的了解僅止於相關名詞解釋,真要說了解都搆不上邊,自己的思考體系就不用說了,雖然愛看哲學方面的書,但想事情還是跳躍性思考,思考對我來說,只有合不合理,合不合邏輯,從來沒想說好好架構什麼思考體系。感覺起來,好像附中不生產文藝青年,只生產我這種瘋子,凡事不夠認真,好玩比較重要。
種種事情的加總,我不夠格也討厭當文藝青年。我絕對一點都不文藝,要文藝可能要長髮飄逸,不食人間煙火,把未央歌當作青年社會的烏托邦。再一個我不文藝的證明,我超級討厭未央歌那本書。當初因為喜歡鹿橋寫的人子,所以想順道看一看更有名的那本未央歌,一看之下大失所望,我們家很文藝的阿姨那時還跟我說未央歌有多好看,結果被我很不屑的反駁回去,問她不覺得裡面的角色都單純到蠢嗎?根本不像真人。(個人感覺,喜歡未央歌的人別扁我。)
其實已經想不太起來高中的那段時間在幹嘛,只知道每天到處混日子,偶爾跑去訓導處把一堆老師氣得牙癢癢的,在班聯會作威作福,想辦法把握所有可以光明正大不用待在教室上課的機會,還會請病假跟媽媽出去喝下午茶。那時的我也絶對不文藝,因為整排錄音帶都是芭樂歌,從Bon Jovi到Gun N’ Roses到Skid Row到Motley Crue,喜歡搖滾跟憤怒的青年沒有關係,我的叛逆期大概在12歲左右就過完了,純粹是當時很難找到比搖滾更芭樂的歌,Motley Crue唱的Without You芭樂到MTV背景還是一大朵玫瑰花。國中時超喜歡的NKOTB,已經不見了,剛好覺得Jon Bon Jovi真是帥到不行,還會深情款款唱I’ll Be There For You,之後有Skid Row的主唱跟鼓手繼承,雖然Skid Row主唱Sebastian唱I remember you還故意破音,但是看在他比女人還美的臉蛋上就不跟他計較。無法忍受古典音樂,因為聽了第一會想睡覺,第二會回想起被逼著上山葉音樂班的痛苦歲月,第三沒有文字或是歌詞聽不懂。
我不愛看未央歌,更討厭三島由紀夫,被某建中學生以「居然不懂三島由紀夫」的睥睨眼光瞄過,很不想跟他說,我當然知道三島由紀夫是誰,只是對會自殺的人沒什麼好感。雖然我很哈日,也歌頌大和民族那種華麗帶著悽涼的美感,像是在Clamp漫畫裡的櫻花狂熱跟櫻花雨,但是我對自殺的人只有兩種看法,一種是懦弱到不敢面對現實,另一種是愚蠢到無法享受生命的快樂,不管你用多美麗的表象包裝你的自殺,像是寫一本「金閣寺」,追根究底,也只是懦弱的無法面對自己的肉體會衰敗,愚蠢的以為那就是生命的全部。所以我拒絕跟這些喜歡三島由紀夫的人歸於同類。
其實我只是聽我喜歡的音樂,看我喜歡的書,我不愛古典音樂,但是我喜歡的CD裡其中一張是馬勒的第五號交響曲,我不會想要現給你看我多懂古典音樂,因為我完全不懂,我只知道馬勒的第五號交響曲很對我的胃口,就像貝多芬的第二號交響曲一樣。我無法告訴你馬勒跟其他作曲家的生平軼事(要的話自己去網路上找,保證多到讓你可以看三天三夜。),這些都只是知識跟名詞解釋,我可以告訴你的是,當我在聽馬勒第五號交響曲的時候,我心理的感覺跟我腦袋裡的想法,這不一定是馬勒當初寫第五號交響曲的時候的用意,但卻是我的感受。我喜歡看吉本芭娜娜,並不是看她的書會讓我比較有氣質,反正我早認命我想要培養氣質已經太晚了,我只是喜歡她所寫得人跟人之間的情感互動與回憶。要真為了流行的話,我大概只會把書的封面跟封底翻一翻,信不信,只要這樣我就可以辯倒一堆號稱喜歡那本書的人,就好像我當初K幾本介紹後現代主義的書,就讓號稱後現代主義專家小姐下不了台。只是這種方法除了可以耍人好玩外,根本很沒有意義,要花時間幹這種事,還不如抱本雷蒙錢德勒的馬羅來K。
說到最後,所有的東西,內容根本不重要,重點是,你是不是真的喜歡,還是只是因為流行,大家都喜歡,而跟著盲從?今天就算是流行音樂,你能有一番見解,那也強過只會背古典音樂的名詞解釋的人。
種種事情的加總,我不夠格也討厭當文藝青年。我絕對一點都不文藝,要文藝可能要長髮飄逸,不食人間煙火,把未央歌當作青年社會的烏托邦。再一個我不文藝的證明,我超級討厭未央歌那本書。當初因為喜歡鹿橋寫的人子,所以想順道看一看更有名的那本未央歌,一看之下大失所望,我們家很文藝的阿姨那時還跟我說未央歌有多好看,結果被我很不屑的反駁回去,問她不覺得裡面的角色都單純到蠢嗎?根本不像真人。(個人感覺,喜歡未央歌的人別扁我。)
其實已經想不太起來高中的那段時間在幹嘛,只知道每天到處混日子,偶爾跑去訓導處把一堆老師氣得牙癢癢的,在班聯會作威作福,想辦法把握所有可以光明正大不用待在教室上課的機會,還會請病假跟媽媽出去喝下午茶。那時的我也絶對不文藝,因為整排錄音帶都是芭樂歌,從Bon Jovi到Gun N’ Roses到Skid Row到Motley Crue,喜歡搖滾跟憤怒的青年沒有關係,我的叛逆期大概在12歲左右就過完了,純粹是當時很難找到比搖滾更芭樂的歌,Motley Crue唱的Without You芭樂到MTV背景還是一大朵玫瑰花。國中時超喜歡的NKOTB,已經不見了,剛好覺得Jon Bon Jovi真是帥到不行,還會深情款款唱I’ll Be There For You,之後有Skid Row的主唱跟鼓手繼承,雖然Skid Row主唱Sebastian唱I remember you還故意破音,但是看在他比女人還美的臉蛋上就不跟他計較。無法忍受古典音樂,因為聽了第一會想睡覺,第二會回想起被逼著上山葉音樂班的痛苦歲月,第三沒有文字或是歌詞聽不懂。
我不愛看未央歌,更討厭三島由紀夫,被某建中學生以「居然不懂三島由紀夫」的睥睨眼光瞄過,很不想跟他說,我當然知道三島由紀夫是誰,只是對會自殺的人沒什麼好感。雖然我很哈日,也歌頌大和民族那種華麗帶著悽涼的美感,像是在Clamp漫畫裡的櫻花狂熱跟櫻花雨,但是我對自殺的人只有兩種看法,一種是懦弱到不敢面對現實,另一種是愚蠢到無法享受生命的快樂,不管你用多美麗的表象包裝你的自殺,像是寫一本「金閣寺」,追根究底,也只是懦弱的無法面對自己的肉體會衰敗,愚蠢的以為那就是生命的全部。所以我拒絕跟這些喜歡三島由紀夫的人歸於同類。
其實我只是聽我喜歡的音樂,看我喜歡的書,我不愛古典音樂,但是我喜歡的CD裡其中一張是馬勒的第五號交響曲,我不會想要現給你看我多懂古典音樂,因為我完全不懂,我只知道馬勒的第五號交響曲很對我的胃口,就像貝多芬的第二號交響曲一樣。我無法告訴你馬勒跟其他作曲家的生平軼事(要的話自己去網路上找,保證多到讓你可以看三天三夜。),這些都只是知識跟名詞解釋,我可以告訴你的是,當我在聽馬勒第五號交響曲的時候,我心理的感覺跟我腦袋裡的想法,這不一定是馬勒當初寫第五號交響曲的時候的用意,但卻是我的感受。我喜歡看吉本芭娜娜,並不是看她的書會讓我比較有氣質,反正我早認命我想要培養氣質已經太晚了,我只是喜歡她所寫得人跟人之間的情感互動與回憶。要真為了流行的話,我大概只會把書的封面跟封底翻一翻,信不信,只要這樣我就可以辯倒一堆號稱喜歡那本書的人,就好像我當初K幾本介紹後現代主義的書,就讓號稱後現代主義專家小姐下不了台。只是這種方法除了可以耍人好玩外,根本很沒有意義,要花時間幹這種事,還不如抱本雷蒙錢德勒的馬羅來K。
說到最後,所有的東西,內容根本不重要,重點是,你是不是真的喜歡,還是只是因為流行,大家都喜歡,而跟著盲從?今天就算是流行音樂,你能有一番見解,那也強過只會背古典音樂的名詞解釋的人。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