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一級方程式賽車)今年賽季剛開幕沒多久,趁著這時候再來聊聊F1裡的一些好玩事情。很多人覺得一個女生怎麼會喜歡看F1,不過我是覺得喜歡看F1的女生應該不少,至少喜歡Michael Shumacher的女生不少。不過我連美式足球都在瘋了,喜歡F1應該還不算太誇張。
和F1開始於我家終於有第四台,而雖然電視有一百多台,但是大部分都很難看。岔題一下,我超愛的電視台Star World在我生日過後午夜十二點被停掉,氣死我了!什麼時候我才能看我想要看的電視台,而不是一些爛節目,每個月繳這麼多錢,換得一堆從來不看的頻道,卻沒有我的Star World。生日禮物居然是再也沒有The Drew Carey Show和Who’s Line Is It Anyway?可以看。所以電視轉來轉去,就在百般無聊的禮拜天晚上轉到F1的轉播。
第一眼是被美麗的賽車吸引住。F1是車子設計的極至,包含了所有先進電子科技和空氣力學等的設計,光是引擎據說就大約有6000個零件,還是人工打造的,造價超過13萬美金,這麼貴的東西聽說還是拋棄式的。麥拉倫(就是拒絕叫他什麼輪子的…)自己說他們的車從0加速到時速160再減速到0只需要6.6秒。再怎麼讚的跑車還是比不過F1賽車。另外,雖然有些人覺得花花綠綠的車活像廣告招牌,呃….其實就是廣告招牌啦,不過其實也蠻美的,紅紅的法拉利配上某香菸正好,黑黑的麥拉倫配另一牌香菸也蠻合的(在這不幫香菸品牌打廣告,雖然應該不會有人抗議),藍藍的威廉斯漆上BMW和HP也不錯,只是可憐了FedEx要一起變成藍色。我喜歡黑色,所以不能怪我一眼就注意到麥拉倫。之前還有班尼頓雷諾時,他們的車子顏色也不錯。不過也有一些車是醜的沒話說,就是討厭那個黃色和綠色,綠色的那個好像還有Acer,不過也是crash之後才會被鏡頭帶到….
F1另一個好看的部分是,比賽節奏緊湊(跟NFL一樣),在平均時速接近200,比賽真的很刺激,除了第一名爭奪戰外,不過這不是F1的錯,這全是法拉利的錯,誰叫他們的車實在是太好了,Shumi的完賽率高到不像話。不過今年的第一場比賽又重新燃起大家的興趣,各樣的精采超車鏡頭又要重現江湖了。
車手也是比賽的重頭戲,沒看過F1的人可能已經被留言板的一堆奇怪東西搞的頭昏腦脹,不過看這篇文章應該只會更加混亂吧! 不過至少要知道一個名字才不會太丟臉 – Michael Shumacher也是常被暱稱為Shumi的五次F1世界冠軍。不知道他長怎麼樣的人可以去看看FILA去年出的款紅色F1賽車鞋。國籍德國的Shumi,去年以一種讓大家開始覺得看F1會睡著的姿態,拿下好像是11個分站冠軍(總計好像是17個站),讓大家都被制約的認為義大利國歌(法拉利的國籍)和德國國歌兩者是在一起的。不過拿過五次世界冠軍的實力還是很可怕的,這次拖著要掉不掉的兩側barge board還是拿了個第四名回家,之前世界盃足球賽的時候,他曾經說如果德國隊拿冠軍回來,他願意幫隊長肯恩開車,不過不知道是開哪台車就是了!
另一個在去年蠻了不起的車隊是威廉斯(BMW/Williams希望不要也來個什麼奇怪的中文譯名)。說威廉斯了不起有兩方面,第一是他在很短時間在研發上趕上並有點超越麥拉倫(賓士),在賽車場上威廉斯的馬力真的不是蓋的,第二是他的車手,一般車隊都有分一號跟二號車手,像是法拉利的二號車手Barrichello就是個認命的二號車手,有一場比賽雖然跑贏了,但是還是聽車隊的命令在終點線前把冠軍讓給緊跟在後的Shumi,不過威廉斯的兩位車手超常上演自家車隊自相殘殺的畫面(還怪罪無線電收訊有問題)。像是今年的BAR車隊,兩個車手頂多是互相放放話讓人家知道他們不合,威廉斯的Montoya和Ralf Shumacher(對,又一個Shumacher,正是Shumi的弟弟!)可是會自家ㄍㄚˋ車,搶跑道,誰也不讓誰。好像有次還看到兩台威廉斯在起跑時就撞在一起,少了威廉斯賽車場上會無聊許多!Montoya是巴西籍車手(洗拿好像也是),開起車來有點不要命的感覺,超車總是一副你不讓路就一起死的「氣魄」,不過很可惜的是,他常拿到竿位(起跑線上第一個位置),但是冠軍卻沒那麼多,可能是太操他的車子了。小舒從去年開始運氣不太好,氣勢比起Montoya是差一節,不過他比較常會穩穩的拿到積分,雖然上頒獎台大多是因為別人的失誤或機械故障。八卦一下,小舒結過兩次婚,不過新娘都是同一個人。
說了半天一定要介紹Kimi所屬的麥拉倫,其實麥拉倫的一號車手是DC(David Coulthard),蘇格蘭來的花花公子,擁有在摩洛哥賽道旁的一家高級大飯店證明他很會賺錢。DC其實是個蠻有實力的車手,非常的冷靜,跟小舒有點像。一般狀況下不大會出錯,算是個很有經驗的車手。雖然年輕的Kimi一到麥拉倫就有很好的表現,也很有人氣,但在這次的澳洲公開賽我完全可以了解DC還是老神在在的原因,因為Kimi拿不到冠軍,DC才拿的到,所以麥拉倫還是需要DC。Kimi最近才晉升到F1,相較於許多剛到F1的新手來說,他的表現可是很可怕的好,好到在F1的第二年麥拉倫就願意花大錢從Sauber把他買過來,在2002年他也證明了麥拉倫的錢沒有白花。去年我本來有點疑惑為什麼他的車故障率比DC高,不過想想他也是開車蠻狠的車手,這次的澳洲公開賽成功的阻擋Shumi超車,這不是一般新手辦的到的。如果喜歡Kimi,強烈建議去拜訪一下麥拉倫的網站http://www.mclaren.co.uk/,可以選擇Kimi,讓可愛的Kimi歡迎你到McLaren.Com(我已經重複看超多遍的)!
從麥拉倫的中文網站看到一些東西蠻好玩的,就順便提一下。車隊每次比賽大概需要100個工作人員,要運送25噸的貨物(包括3台賽車,每台約600公斤);每次比賽要用掉10-12顆引擎和4具變速箱,每場比賽每台車的維護人員要22人(就是那些加油換輪胎幹麻的人,難怪可以在10秒內加完油換好輪胎!);平均一場比賽要換檔2500次,然後車手需要特別訓練頸部肌肉。最後,車手在一場比賽大約會瘦2公斤,外加脫水2公升。
- Mar 13 Thu 2003 00:00
我對F1的迷戀...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