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人問我我是個什麼樣的人,覺得這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不是想故作神秘,而是自己也沒多大把握自己是怎麼樣的一個人。
有點疑惑我所認識的自己,是在真實世界的我,還是只是理想中的自己(自己想要表現出來的自己)。大部分人心中都有個柏拉圖說的「理型」,想要自己成為「那樣的人」。就連我這個痛恨讀偉人傳記(有機會再說原因)的人,還是對自己有個「想成為某樣的人」的想法。現在回想起來,好像蠻小的時候就有這種傾向了。記得小學的時候吧,想要成為天才(那時候年紀小不懂事,不知道叫做「天」才,是因為無法努力「成為」的),方法是每天在家苦讀,然後跟同學說自己在家都在看電視,然後考卷發下來就會被說:你好聰明喔!好險想當天才只是小時候一時誤入歧途,到了國中就停止這種自虐行為了,跟人家說在家看電視就是真的沒在唸書。但其他有些事,久了就成自然,原本是設定的目標,逐漸成了自己一部分的人格。像是當個獨立的小孩(有點搞不清楚是自己的期望還是四周人的期望),所以習慣什麼事都自己想辦法解決,這種習慣已經根深蒂固到無藥可救,嚴重到讓大家(甚至自己)忽略其實有些方面我蠻膽小的。
照理來說,每個人應該會越來越接近自己的理型,像是覺得自己要成為優秀的人,那就會花時間在各種會讓自己更優秀的事上;覺得自己要成為一個很美人,就會花時間打扮自己。問題在於時間點,當真實的自己和理型還沒有完全重合時,我看到的自己是哪一部分?
在做心理測驗的時候這種感覺最明顯,每當碰到情境問題(在某種情況下會怎麼做或是怎麼想),若是真實世界發生過的話還好回答,就怕是那種沒碰過的情況。舉例來說,可能被問到情人間有第三者的時候會怎麼處理(真的在某個心理測驗看過這個問題),理型的我會選瀟灑的走開,但說不定真實的我會半夜打電話去罵人。(舉例而已啦,是不太覺得我會這麼做啦!)所以哪個才真實的反映我的性格呢?
有點好奇朋友眼中看到的我,不知道跟我自己看到的我又差了多遠……
有點疑惑我所認識的自己,是在真實世界的我,還是只是理想中的自己(自己想要表現出來的自己)。大部分人心中都有個柏拉圖說的「理型」,想要自己成為「那樣的人」。就連我這個痛恨讀偉人傳記(有機會再說原因)的人,還是對自己有個「想成為某樣的人」的想法。現在回想起來,好像蠻小的時候就有這種傾向了。記得小學的時候吧,想要成為天才(那時候年紀小不懂事,不知道叫做「天」才,是因為無法努力「成為」的),方法是每天在家苦讀,然後跟同學說自己在家都在看電視,然後考卷發下來就會被說:你好聰明喔!好險想當天才只是小時候一時誤入歧途,到了國中就停止這種自虐行為了,跟人家說在家看電視就是真的沒在唸書。但其他有些事,久了就成自然,原本是設定的目標,逐漸成了自己一部分的人格。像是當個獨立的小孩(有點搞不清楚是自己的期望還是四周人的期望),所以習慣什麼事都自己想辦法解決,這種習慣已經根深蒂固到無藥可救,嚴重到讓大家(甚至自己)忽略其實有些方面我蠻膽小的。
照理來說,每個人應該會越來越接近自己的理型,像是覺得自己要成為優秀的人,那就會花時間在各種會讓自己更優秀的事上;覺得自己要成為一個很美人,就會花時間打扮自己。問題在於時間點,當真實的自己和理型還沒有完全重合時,我看到的自己是哪一部分?
在做心理測驗的時候這種感覺最明顯,每當碰到情境問題(在某種情況下會怎麼做或是怎麼想),若是真實世界發生過的話還好回答,就怕是那種沒碰過的情況。舉例來說,可能被問到情人間有第三者的時候會怎麼處理(真的在某個心理測驗看過這個問題),理型的我會選瀟灑的走開,但說不定真實的我會半夜打電話去罵人。(舉例而已啦,是不太覺得我會這麼做啦!)所以哪個才真實的反映我的性格呢?
有點好奇朋友眼中看到的我,不知道跟我自己看到的我又差了多遠……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