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好久沒有好好的在台北市走路,都忘了台北市其實是一個可以好好散步走走的地方了!
超沒耐性的我,走路總是不自覺的加快腳步,如果有人擋住我前方的道路還慢慢走,我總是急躁的想要找機會超「人」。平時不是趕著上班,就是趕著回家,不然也是趕著往某些地方去。大多數的時間都是搭著公車在熟悉的點跟點之前移動,搭公車上班,搭公車下班,上班時還沒醒,下班時很疲憊,所以總是在公車上打瞌睡。平時出門,也是搭捷運的多,在地面下當忍者龜在地下通道裡鑽來鑽去久了,我真的快忘了台北市有好些地方值得走走看看!
報名了超熱門的 南村落台北市古蹟散步遊,其實9/12也報名了另一場,只是因為跑去做聽障奧運的義工只好翹活動。這個禮拜突然收到簡訊提醒我記得去參加9/19的北區說故事古蹟遊,我還愣了一下,根本不記得我有報名! 後來才想起來幾個月前是有打過電話去報名,但是當時活動報名已滿,所以就只能排候補!還真是幸運,其實我一開始最想要報名的就是這場台北市北區導覽,只是覺得有點對不起本來也一起報名的朋友。報到時我還特別去找一下朋友的名字,可惜沒有…
這場台北散步(這樣定義比較輕鬆)是由台北當代藝術館,也就是前台北市政府出發。其實我對於這帶地區一點都不熟,就算以前台北市政府在這邊也一樣。我一向覺得台北市政府是個可有可無的存在(說不定可以極小化的話台北還會比較好一點),台北市政府在哪裡根本與我的生活無關。現在倒是常去台北市政府,因為那邊是公司附近唯一賣早餐的地方… 其實今天中午我還一直在疑惑集合的地方在哪裡,實在是台北市最近好像跑出了很多什麼館,我根本搞不清楚哪裡是哪裡,最後跳上計程車時,司機說是以前的市政府嗎? 然後到了那附近我才想到我根本可以搭捷運就到了!
這次活動的主講人是楊照老師,第一次看到他本人(應該是吧),聽到他說他小時後住晴光市場那一帶,所以今天的北區散步遊根本就是在他的地盤上遊走。在一開始在台北當代藝術館附近的解說,讓我稍稍明白一點台北市發展歷史。說來慚愧,我可能對於其他城市的了解還高於我出生長大的台灣。不過台北一直令我覺得很可惜的一點就是,台北從來沒有好好的規劃保存台北發展的歷史,從中國來的政府一直教導台灣人要以被日本殖民的那的時代為恥,也不想想他們也是殖民心態在統治台灣,一直到今天都是…
跟著楊照老師由長安西路台北當代藝術館開始走,原來建成小學校可是一度有其光榮的歷史,難過僅是一個小學校卻有這麼漂亮的公家建築樣式,到後來台北市政府就拿來做台北市的最高行政中心。現在的身障福利館,在當時也是跟社會福利息息相關,當時日本為了南進政策要以台灣做跳板,想要大量搬遷日人移居台北,所以在這蓋了這間臨時設置所來安置剛剛移居來台北卻沒有地方住的日本人,到後來因為需要,又兼有職業紹介所跟公設質舖(當舖)的功能。也看到已經不再是原來的中山市場的中山市場,聽著楊照老師介紹著日據時代的日本人計畫興建的赦使特街(今天的中山北路),爲了規劃日人在台的生活聚落,使得日式的生活在台北大為風行,當年在赦使特街兩旁可是開了許許多多的桶店!現在留下來的也只有那家八十多年的林田桶店。改天應該再來去一趟,買個桶回來玩。
一群人浩浩蕩蕩轉向中山北路,一路走到台北光點。一下子由大正時期的紅磚黑瓦建築變成台北光點,我只能說,這果然是美國人蓋的東西啊!美國領事館由淡水搬遷到赦使特街旁,如楊照老師所解釋的,這代表了淡水的沒落。淡水的沒落起因於淡水河河道淤積,而基隆港在這個時期已經開始慢慢的奠定他的地位。台北光點由一開始的美國在台北總領事館兼官邸,到後來領事館再搬到今天塔城街一帶(有同行的學員補充已被他們的台北國稅局給拆了,他講得有點得意說他當初有參與,我聽得心好痛,就這樣拆掉了…),這裡繼續沿用作為官邸,當年連Nixon來訪華(那時來台北應該就是訪「華」)就住在這裡。因為是跟著楊照老師的介紹,所以沒有辦法進去裡面晃晃,下次也該要去二樓演講聽去看看那個當初美國大使半夜接到美國總統的電話宣布要跟中國建交與台灣斷交的消息的那個房間!
中山北路再往下走,就到了最後一站的蔡瑞月舞蹈研究社,現在已成了一個紀念館與咖啡館的結合古蹟,台北咖啡館真是了不起,一肩擔負起維持復原古蹟相貌的任務,台北光點等等其他許多地方也變成了咖啡館,真是功不可沒的咖啡館啊!蔡瑞月舞蹈研究社(復原版,非正版)是所謂的堂間建築,建築物沒有承力牆,完全靠樑、柱、斗拱支撐起整個建築物。這原來是中國的建築技術,可能是在唐代的時候發展到極致,日本人帶回日本後,也開始大量蓋起堂間建築,楊照老師提起我才回想到上一次去京都時,在看到他們有些寺廟是四面都是拉門的,還在想沒有牆房子是怎麼撐起來的,原來靠著就是中國傳統的建築技術。只是沒有想到,中國人的建築技術,居然得要去日本去看得到,在日本被保存下來了,而台灣有這樣的建築,則又是由日本帶過來的。我只能說,中國人就是務實到不行,因為地理環境地震多不適合這種建築方式,就直接不用不蓋;而日本人則是固執到不行,覺得這種建築的美感是他們想要保存下來的,就堅持使用盡力改善。聽著楊照老師說著京都的三十三間堂早上跟黃昏的開門跟關門「秀」很精采,又讓我開始遺憾上一次去京都不知道,沒有特別一早去三十三間堂報到,又開始有一種心癢癢想要去京都的衝動…
最後就在蔡瑞月舞蹈研究社解散,本來以為這種活動應該只是輕輕鬆鬆的散布走走,沒有想到楊照老師還講了這麼多好玩的故事,雖然整趟行程下來大概有一個多小時,但是還是挺有趣的。本來前一天還有點懶懶的,還有最後還是決定來參加了。
晚上跟朋友約了要去仁愛路吃麻辣鍋,站在中山北路的我完全想不出來要怎麼搭車往仁愛路。心想著天氣其實不錯,很久沒有走走路,所以邊走邊想好了。沿著中山北路走回長安西路,至少可以去搭捷運(標準的台北市忍者龜的想法),走到了長安西路突然覺得這樣走路其實很舒服,九月其實沒有那麼熱了,離跟朋友約的晚餐時間還有不少時間,有點不甘願進地下道當忍者龜,所以決定繼續往前走,反正在台北市的好處就是,當走到不能走的時候,隨手一招就有小黃待命。反正目標明確,就是往東南方向去,台北市中心大多是棋盤式街道,真要迷路也不太容易,就乾脆繼續走走,晚上要吃吃到飽,趁機多運動點晚上會吃比較多。因為中山北路再往南走不了多久會撞上台北車站那一帶,所以我轉個彎往長安東路走,到了林森北路再轉彎繼續往南走,一路走過市民大道、北平東路、忠孝東西路、然後到了青島、濟南、徐州路那一帶,發現路旁兩旁種著行道樹提供遮蔭,微風吹來其實很舒服,而且星期六的下午,這一帶其實沒有什麼車子,就也沒有什麼吵雜的汽車喇叭聲,我就這麼一路走到仁愛林森路口,才搭上橫向公車跟朋友吃飯去。
其實,偶爾這樣漫無目的放慢腳步在台北走走,也是非常不錯的一件事。
超沒耐性的我,走路總是不自覺的加快腳步,如果有人擋住我前方的道路還慢慢走,我總是急躁的想要找機會超「人」。平時不是趕著上班,就是趕著回家,不然也是趕著往某些地方去。大多數的時間都是搭著公車在熟悉的點跟點之前移動,搭公車上班,搭公車下班,上班時還沒醒,下班時很疲憊,所以總是在公車上打瞌睡。平時出門,也是搭捷運的多,在地面下當忍者龜在地下通道裡鑽來鑽去久了,我真的快忘了台北市有好些地方值得走走看看!
報名了超熱門的 南村落台北市古蹟散步遊,其實9/12也報名了另一場,只是因為跑去做聽障奧運的義工只好翹活動。這個禮拜突然收到簡訊提醒我記得去參加9/19的北區說故事古蹟遊,我還愣了一下,根本不記得我有報名! 後來才想起來幾個月前是有打過電話去報名,但是當時活動報名已滿,所以就只能排候補!還真是幸運,其實我一開始最想要報名的就是這場台北市北區導覽,只是覺得有點對不起本來也一起報名的朋友。報到時我還特別去找一下朋友的名字,可惜沒有…
這場台北散步(這樣定義比較輕鬆)是由台北當代藝術館,也就是前台北市政府出發。其實我對於這帶地區一點都不熟,就算以前台北市政府在這邊也一樣。我一向覺得台北市政府是個可有可無的存在(說不定可以極小化的話台北還會比較好一點),台北市政府在哪裡根本與我的生活無關。現在倒是常去台北市政府,因為那邊是公司附近唯一賣早餐的地方… 其實今天中午我還一直在疑惑集合的地方在哪裡,實在是台北市最近好像跑出了很多什麼館,我根本搞不清楚哪裡是哪裡,最後跳上計程車時,司機說是以前的市政府嗎? 然後到了那附近我才想到我根本可以搭捷運就到了!
這次活動的主講人是楊照老師,第一次看到他本人(應該是吧),聽到他說他小時後住晴光市場那一帶,所以今天的北區散步遊根本就是在他的地盤上遊走。在一開始在台北當代藝術館附近的解說,讓我稍稍明白一點台北市發展歷史。說來慚愧,我可能對於其他城市的了解還高於我出生長大的台灣。不過台北一直令我覺得很可惜的一點就是,台北從來沒有好好的規劃保存台北發展的歷史,從中國來的政府一直教導台灣人要以被日本殖民的那的時代為恥,也不想想他們也是殖民心態在統治台灣,一直到今天都是…
跟著楊照老師由長安西路台北當代藝術館開始走,原來建成小學校可是一度有其光榮的歷史,難過僅是一個小學校卻有這麼漂亮的公家建築樣式,到後來台北市政府就拿來做台北市的最高行政中心。現在的身障福利館,在當時也是跟社會福利息息相關,當時日本為了南進政策要以台灣做跳板,想要大量搬遷日人移居台北,所以在這蓋了這間臨時設置所來安置剛剛移居來台北卻沒有地方住的日本人,到後來因為需要,又兼有職業紹介所跟公設質舖(當舖)的功能。也看到已經不再是原來的中山市場的中山市場,聽著楊照老師介紹著日據時代的日本人計畫興建的赦使特街(今天的中山北路),爲了規劃日人在台的生活聚落,使得日式的生活在台北大為風行,當年在赦使特街兩旁可是開了許許多多的桶店!現在留下來的也只有那家八十多年的林田桶店。改天應該再來去一趟,買個桶回來玩。
一群人浩浩蕩蕩轉向中山北路,一路走到台北光點。一下子由大正時期的紅磚黑瓦建築變成台北光點,我只能說,這果然是美國人蓋的東西啊!美國領事館由淡水搬遷到赦使特街旁,如楊照老師所解釋的,這代表了淡水的沒落。淡水的沒落起因於淡水河河道淤積,而基隆港在這個時期已經開始慢慢的奠定他的地位。台北光點由一開始的美國在台北總領事館兼官邸,到後來領事館再搬到今天塔城街一帶(有同行的學員補充已被他們的台北國稅局給拆了,他講得有點得意說他當初有參與,我聽得心好痛,就這樣拆掉了…),這裡繼續沿用作為官邸,當年連Nixon來訪華(那時來台北應該就是訪「華」)就住在這裡。因為是跟著楊照老師的介紹,所以沒有辦法進去裡面晃晃,下次也該要去二樓演講聽去看看那個當初美國大使半夜接到美國總統的電話宣布要跟中國建交與台灣斷交的消息的那個房間!
中山北路再往下走,就到了最後一站的蔡瑞月舞蹈研究社,現在已成了一個紀念館與咖啡館的結合古蹟,台北咖啡館真是了不起,一肩擔負起維持復原古蹟相貌的任務,台北光點等等其他許多地方也變成了咖啡館,真是功不可沒的咖啡館啊!蔡瑞月舞蹈研究社(復原版,非正版)是所謂的堂間建築,建築物沒有承力牆,完全靠樑、柱、斗拱支撐起整個建築物。這原來是中國的建築技術,可能是在唐代的時候發展到極致,日本人帶回日本後,也開始大量蓋起堂間建築,楊照老師提起我才回想到上一次去京都時,在看到他們有些寺廟是四面都是拉門的,還在想沒有牆房子是怎麼撐起來的,原來靠著就是中國傳統的建築技術。只是沒有想到,中國人的建築技術,居然得要去日本去看得到,在日本被保存下來了,而台灣有這樣的建築,則又是由日本帶過來的。我只能說,中國人就是務實到不行,因為地理環境地震多不適合這種建築方式,就直接不用不蓋;而日本人則是固執到不行,覺得這種建築的美感是他們想要保存下來的,就堅持使用盡力改善。聽著楊照老師說著京都的三十三間堂早上跟黃昏的開門跟關門「秀」很精采,又讓我開始遺憾上一次去京都不知道,沒有特別一早去三十三間堂報到,又開始有一種心癢癢想要去京都的衝動…
最後就在蔡瑞月舞蹈研究社解散,本來以為這種活動應該只是輕輕鬆鬆的散布走走,沒有想到楊照老師還講了這麼多好玩的故事,雖然整趟行程下來大概有一個多小時,但是還是挺有趣的。本來前一天還有點懶懶的,還有最後還是決定來參加了。
晚上跟朋友約了要去仁愛路吃麻辣鍋,站在中山北路的我完全想不出來要怎麼搭車往仁愛路。心想著天氣其實不錯,很久沒有走走路,所以邊走邊想好了。沿著中山北路走回長安西路,至少可以去搭捷運(標準的台北市忍者龜的想法),走到了長安西路突然覺得這樣走路其實很舒服,九月其實沒有那麼熱了,離跟朋友約的晚餐時間還有不少時間,有點不甘願進地下道當忍者龜,所以決定繼續往前走,反正在台北市的好處就是,當走到不能走的時候,隨手一招就有小黃待命。反正目標明確,就是往東南方向去,台北市中心大多是棋盤式街道,真要迷路也不太容易,就乾脆繼續走走,晚上要吃吃到飽,趁機多運動點晚上會吃比較多。因為中山北路再往南走不了多久會撞上台北車站那一帶,所以我轉個彎往長安東路走,到了林森北路再轉彎繼續往南走,一路走過市民大道、北平東路、忠孝東西路、然後到了青島、濟南、徐州路那一帶,發現路旁兩旁種著行道樹提供遮蔭,微風吹來其實很舒服,而且星期六的下午,這一帶其實沒有什麼車子,就也沒有什麼吵雜的汽車喇叭聲,我就這麼一路走到仁愛林森路口,才搭上橫向公車跟朋友吃飯去。
其實,偶爾這樣漫無目的放慢腳步在台北走走,也是非常不錯的一件事。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