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因為要趕早上六點半的火車去Dijon,還得要先從Gare Perrache到Gare Part Dieu,再搭火車去Dijon,所以喔以直很擔心睡過頭來不及,結果一整夜沒睡好。一早打開電視,新聞報導都還沈浸在昨天晚上法國國家隊踢贏烏克蘭的事情上,我想巴黎昨晚應該滿城歡呼聲響徹雲霄吧!穿上昨天新買的短靴,把離開台灣前才新買的鞋丟下,可惜了這雙便宜又好走的鞋,不過行李箱已經裝不下了,而我的旅程還有兩個城市要去...
出門才發現,天色還很黑的外面不只下雨,還飄起了雪花。所有停在路旁的車上都結上一層冰。再次慶幸昨天毅然決然下手敗了雙短靴,不然今天這一小段路會很痛苦。
一到車站才發現,我原本預計要搭接駁到Gare Part Dieu的火車誤點40分鐘,有些猶豫要不要賭下一班車會不會準時到站。還好詢問處6:30am就開始上班,小姐好心的跟我說可以考慮市區電車tramway,大約20分鐘就可以到Gare Part Dieu。想想這樣在Gare Part Dieu這個大車站找月台位置的時間也比較充裕,我不太想再重演在車站狂奔的醜態,所以還是認命的拖著行李找tramway的車站。天色整個還是暗的,但可以感覺到沿路經過的地方和前幾天逛街經過的老城區不太一樣,沒有那麼光鮮亮麗,但也比較像是一般人生活的區域。照著詢問處好心小姐的提醒,有兩個車站名字都有Part-Dieu,要再第二個Part-Dieu下車。跟著下車的人們走,果然找到了Gare Part-Dieu火車站。
比起其他車站,Lyon火車站有手扶梯和電梯這點實在是太貼心了,不然也有斜坡道方便旅客拖行李上月台。為了要參加Dijon的Wine Tour,得要在9:45am之前到達Dijon,我只好捨一個多小時就能到Dijon的TGV改搭要兩個小時停很多站的TER,不但要提早起床,火車票價還比TGV貴!為了能去Bourgogne品酒,真的跟它拼了!一路度估到Dijon後,成功的在火車站附近的集合地點找到預約好的一日遊,導遊Ivan真的知識淵博,一整天的旅途他一邊開車一邊詳細說明勃根地酒的相關知識。另一對同團的美國夫婦和我一路上也問了不少問題,他也都能夠以我們可以瞭解的方式清楚回答,怎麼都考不倒!
當三個乘客都上車之後,車子就一路向南開,沿著Cote-de-Nuits往Cote-de-Beaune方向,沿路經過各個Village,都是在酒標上看過或是書上看過的地名,感覺好有趣,Cote的意思是山丘,也真的在沿途的山丘上看到整片的葡萄園,再高一點的位置則是森林,樹葉有些已經轉黃或是轉紅,襯著一絲絲偶爾冒出來的藍天,真的好漂亮!難怪這一區會有個別名叫金色山丘 (Cote d'Or)。
Bourgogne真是個有生意頭腦的葡萄酒產區,雖然產量只佔全法國的3%,但是應該利潤比其他產區高很多。為了維持品質(好聯合哄抬價錢?!),酒商也都很自律,也組成協會集中力氣爭取新的權益跟捍衛已有的好處,處理整個產區形象的行銷,也制定遊戲規則,確保Bourgogne這塊招牌的品質。
Bourgogne雖然後來也採取了Bordeaux的分級制,但因為傳統釀酒/製酒的方式跟歷史背景不同,讀酒標的方式也不太一樣。Bourgogne葡萄酒的幾個要件,第一個是土壤(Terroir),第二個是酒商(wine maker),再來是年份(Vintage)。因為土壤這麼重要,所以每個酒標都要清楚標明它是從哪來的。我們一路經過Fixin,Gevrey-Chambertin,Morey-St-Denis,Chambolle-Musigny,然後到大名鼎鼎的Vosne-Romanee。一路上看到各Village名稱的標示,每個Village裡面又有許多Plot,有些屬於Grand Cru的區域也標得很清楚。我好奇的問,每個Village沒離多遠,Plot就更不用說了,更是緊連在一起,差異會很大嗎?Ivan笑著說,Bourgogne的地層土壤結構,可能差個5~10公尺就差很多。
紅酒用的葡萄需要有許多Lime Stone的土壤,白酒用的葡萄則需要Clay的比例高一點。所以Cote-de-Nuits產紅酒多,也有許多酒廠這邊都只做紅酒,Ivan推薦,如果要找好的白酒要去Beaune,大多數的白酒都放在不鏽鋼桶裡面發酵,但是Beaune還是堅持用橡木桶發酵,而且都要放一年以上,所以比其他地方產的白酒更有橡木桶香味,也更濃鬱,不過可能也會更甜一點。當我們問到白酒的適飲溫度的時候,Ivan很認真的跟我們說,白酒要冰的喝不一定對,像Beaune的白酒就應該要室溫喝,這樣才能夠聞到喝到白酒的風味,如果有人硬要說他的白酒要冰冰的才好喝,那表示它的白酒風味不夠,要用冰冰的感覺蓋過去。
Ivan也帶我們去一個葡萄園,看到栽藤間距只有一公尺,因為希望它根扎深,像Ivan說的,葡萄酒要好喝,你就得要讓葡萄藤suffer!
而且葡萄藤要種10年才可以進到Grand Cru等級,還沒到10年之前,就算種在Grand Cru也得降級,不能標Grand Cru來賣,如果台灣的確茶葉也能好好的做一套系統或是類似的制度,而且所有的茶農都可以遵守這些規範,台灣的茶葉應該也可以好好的做出一番事業,大家也不用擔心買茶買到不肖商人拿用難種的茶充數。是說我們政府的基本食品安全把關檢驗都做的做不好了,要做品質控管還是算了,照過去經驗看來,政府越插手結果就越糟,所以還是不要好了。台灣人買東西也都斤斤計較,生產東西也以成本為最高考量,大概也很難導入這種以價制量增加利潤的觀念和作法,而且照這種模式運作,笨蛋公平會會不會又有什麼突發奇想的名堂出來?!
Bourgogne這裡兩株葡萄藤才能做一瓶酒,不像加州一株藤就一瓶酒。Ivan解釋為了能做出好的酒 grapes need to suffer! 好可憐的葡萄,為了能讓我們有好酒喝,要這麼辛苦。
途中經過傳說中的Romanee-Conti,Ivan說如果是夏天,就可以在著名的十字架前看到大批的中國人排隊照相,所以淡季來還是有些好處的。Ivan抱怨了一下中國人沒有喝葡萄酒的歷史,就算花了大錢買一堆最貴的酒,但是不懂得欣賞葡萄酒的好其實很浪費。說完後他看了我一眼,有些抱歉,大概是怕我覺得被冒犯,不過我才要抱怨這麼多中國人來台灣呢!能去法國旅遊的人也才多少而已,要買葡萄酒的人也才多少而已,台灣搭飛機沒多久就到了,我才討厭中國人大舉入侵呢!而且聽說大家覺得酒去大陸比較好賣,台灣的Whiskey價錢一直漲,我們也快沒有好酒喝了!
第一個Wine testing的地點是在Aloxe-Corton,這在台灣比較少看到。一進到酒莊接待小姐就滿臉笑容的跟我們問好,還親切的問Ivan要試什麼酒,一付任由他挑的感覺。可以親身走進一個釀酒的Chateau(PIERRE ANDRÉ au Château de Corton André)真的超級令人興奮的(酒標上的城堡就是這一棟!),況且又碰到漂亮態度又好的接待小姐更是令人開心。Ivan挑了五瓶酒,其中有兩瓶白酒跟三瓶紅酒,拎著裝酒的提籃跟酒杯就帶著我們進到陰暗的酒窖,一付熟門熟路的樣子,接待小姐也放我們自由,這樣也好,都是認識的人(至少相處了一早上了)要品酒亂聊比較沒有壓力,Ivan還自行加碼Cheese和棍子麵包,我們當場就在人家酒窖裡面野餐起來了!
第一瓶白酒就是Premier Cru等級的(是說這場品酒全都是Premier Cru以上等級啦!),來自Saint-Aubin裡Les Combes那區的白酒。Beaune做白酒跟其他地方不太一樣,主要還是以木桶儲存發酵,而且至少要儲存一年才裝瓶,所以通常會比其他地方做的白酒來得甜一些,大部分地區現在大多用不銹鋼桶發酵,三個月就可以裝瓶,風味就不太一樣。兩支白酒其實我比較喜歡第二隻Meursault 1er Cru / Les Porusots 區,聞起來花香味很夠,喝起來又很爽口。Ivan認為Bourgogne的白酒試適飲溫度約14度,大約比紅酒低個兩三度,根本不用用冰桶。他秉着Bourgogne的優越感說,冰桶冰鎮白酒是給不好沒香氣的白酒用的,一冰起來,酒的香氣根本出不來!紅酒適飲溫度大約17度,因為有tannings所以溫度要再高一點。試完兩隻白酒後換三隻紅酒,兩隻Premier Cru和一隻Grand Cru,都不是在台灣容易喝到的。第一隻Aloxe-Corton 1er Cru就是我們所在地葡萄園種出的葡萄做的酒,第二隻Pommard 1er Cru應該是再更南方一點。Pommard的紅酒通常都很不錯,據說他們有在爭取改列為Grand Cru,不過沒被升等成Grand Cru也好,免得商標一印Grand Cru價錢又要漲很多,那就完全喝不起了!我們試喝了2007年的Pommard 1er Cru非常的好喝,就是印象中Bourgogne紅酒的細緻跟香味(有人說是臭味就是了...),只是聽說因為Pommard的品質有保證,所以價錢很多都已經非常接近Grand Cru酒的價錢了,這瓶2007年Pommard 1er Cru的價錢就跟最後一瓶Corton Grand Cru差不了太多。除了三瓶紅酒都很優雅好喝吃外,Cheese也很棒,三種Cheese名字既不太起來,白色的很像是Chive,黃色硬cheese有可能是Comte,最厲害的是黃色的軟cheese是Bourgogne的特產叫Époisses。在製作Époisses的過程是用當地生產的烈酒(類似brandy)沖洗很多次,費料又費工啊!它的味道比一般的Cheese重也比較鹹,但是搭着麵包後跟紅酒超級搭!簡單的麵包和cheese和紅酒三者真是個了不起的組合!就這一點當法國人還真的挺幸福的!
淡季的好處就是沒有太多的客人預約拜訪酒莊品酒,我們三個人就慢慢喝慢慢吃cheese慢慢聊,過度悠閒的後果就是品酒行程完全延誤。等我們試完收拾完(包括好命的美國夫婦買好要運回去美國的酒)離開往Beaune,到達時都已經一點多了!所有店家中午都休息,包括博物館也休息到兩點。Beaune有自由時間兩個小時,本來應該是給大家吃午餐並自由參觀,但是稍早時品酒吃太多麵包跟Cheese,根本吃不下午餐,但是十一月的Beaune天氣實在太冷了,快快找了一家小店喝個熱巧克力暖身子,喝熱巧克力配巧克力雖然很甜,但是甜甜暖暖的整個人感覺幸福多了。看看還有時間,決定買票去參觀一下Hôtel-Dieu,買票又借了語音導覽,發現它們很用心的在做Hôtel-Dieu的介紹。Hôtel-Dieu是15世紀時Bourgogne Chancellor Nicolas Rolin跟他當時的妻子(第二任)Guigone de Salins蓋的慈善醫院,整個語音導覽就是由這對夫妻(的鬼魂?)在跟你叼絮介紹說明,其實很有意思!這個地方由15世紀開始,一直到幾十年前搬遷到另一個地點之前,都是一個不向貧苦收費的慈善醫院,資金來源除了捐款外,還有之前幾百年下來善心人士捐的葡萄園釀出來的酒每年拍賣所得。每年Beaune葡萄酒慈善拍賣會是Bourgogne的年度大事,專業人士試了酒之後投標競價,得標者整桶酒帶回去裝瓶出售,酒標上還會特別標示說是義賣會酒,對買得人來說也是支援慈善事業。當年度競標得標價也常常可以作為當年度酒的定價參考。
下午再往北開,回到Gevrey-Chambertin的一個私人酒窖參觀並再試喝四隻紅酒,可惜我們行程延遲太久,所以最後有些匆忙。這次的試酒就比較集中在Gevrey-Chambertin(再加上早上去過的Fixin),比較同樣在Gevrey-Chambertin裡不同區的酒。還蠻令人驚訝的是,明明都算在Gevrey-Chambertin,各區也沒真的差太遠,居然種出來葡萄釀出來的酒味道有那麼大的差異,所以Bourgogne這一塊沒有多大的地方的土壤結構真的很妙,難怪會劃分出這麼多不同的區,有的算是貴死人的Grand Cru,有的是很貴的Premier Cru,雖然是隔壁鄰居,但是房價可能差很多...
這趟品酒之旅對我來說真的是趟值回票價的增廣見聞之旅!除了品酒之外,也實際看到了Bourgogne的葡萄園跟傳說中的金色山丘,另外也參觀了美麗的酒莊跟酒窖,特別是酒窖真的令我嘆為觀止,裡面儲存的酒的數量跟品質不用算都感覺得出來非常有價值。而且他們的酒窖其實依賴的就是老祖宗的智慧,利用當地的氣候、地勢跟建材來蓋出適合儲藏酒的酒窖。這趟旅程也了解到,不要說法國酒,光Bourgogne產區的酒知識我就學不完了!
出門才發現,天色還很黑的外面不只下雨,還飄起了雪花。所有停在路旁的車上都結上一層冰。再次慶幸昨天毅然決然下手敗了雙短靴,不然今天這一小段路會很痛苦。
一到車站才發現,我原本預計要搭接駁到Gare Part Dieu的火車誤點40分鐘,有些猶豫要不要賭下一班車會不會準時到站。還好詢問處6:30am就開始上班,小姐好心的跟我說可以考慮市區電車tramway,大約20分鐘就可以到Gare Part Dieu。想想這樣在Gare Part Dieu這個大車站找月台位置的時間也比較充裕,我不太想再重演在車站狂奔的醜態,所以還是認命的拖著行李找tramway的車站。天色整個還是暗的,但可以感覺到沿路經過的地方和前幾天逛街經過的老城區不太一樣,沒有那麼光鮮亮麗,但也比較像是一般人生活的區域。照著詢問處好心小姐的提醒,有兩個車站名字都有Part-Dieu,要再第二個Part-Dieu下車。跟著下車的人們走,果然找到了Gare Part-Dieu火車站。
比起其他車站,Lyon火車站有手扶梯和電梯這點實在是太貼心了,不然也有斜坡道方便旅客拖行李上月台。為了要參加Dijon的Wine Tour,得要在9:45am之前到達Dijon,我只好捨一個多小時就能到Dijon的TGV改搭要兩個小時停很多站的TER,不但要提早起床,火車票價還比TGV貴!為了能去Bourgogne品酒,真的跟它拼了!一路度估到Dijon後,成功的在火車站附近的集合地點找到預約好的一日遊,導遊Ivan真的知識淵博,一整天的旅途他一邊開車一邊詳細說明勃根地酒的相關知識。另一對同團的美國夫婦和我一路上也問了不少問題,他也都能夠以我們可以瞭解的方式清楚回答,怎麼都考不倒!
當三個乘客都上車之後,車子就一路向南開,沿著Cote-de-Nuits往Cote-de-Beaune方向,沿路經過各個Village,都是在酒標上看過或是書上看過的地名,感覺好有趣,Cote的意思是山丘,也真的在沿途的山丘上看到整片的葡萄園,再高一點的位置則是森林,樹葉有些已經轉黃或是轉紅,襯著一絲絲偶爾冒出來的藍天,真的好漂亮!難怪這一區會有個別名叫金色山丘 (Cote d'Or)。
Bourgogne真是個有生意頭腦的葡萄酒產區,雖然產量只佔全法國的3%,但是應該利潤比其他產區高很多。為了維持品質(好聯合哄抬價錢?!),酒商也都很自律,也組成協會集中力氣爭取新的權益跟捍衛已有的好處,處理整個產區形象的行銷,也制定遊戲規則,確保Bourgogne這塊招牌的品質。
Bourgogne雖然後來也採取了Bordeaux的分級制,但因為傳統釀酒/製酒的方式跟歷史背景不同,讀酒標的方式也不太一樣。Bourgogne葡萄酒的幾個要件,第一個是土壤(Terroir),第二個是酒商(wine maker),再來是年份(Vintage)。因為土壤這麼重要,所以每個酒標都要清楚標明它是從哪來的。我們一路經過Fixin,Gevrey-Chambertin,Morey-St-Denis,Chambolle-Musigny,然後到大名鼎鼎的Vosne-Romanee。一路上看到各Village名稱的標示,每個Village裡面又有許多Plot,有些屬於Grand Cru的區域也標得很清楚。我好奇的問,每個Village沒離多遠,Plot就更不用說了,更是緊連在一起,差異會很大嗎?Ivan笑著說,Bourgogne的地層土壤結構,可能差個5~10公尺就差很多。
紅酒用的葡萄需要有許多Lime Stone的土壤,白酒用的葡萄則需要Clay的比例高一點。所以Cote-de-Nuits產紅酒多,也有許多酒廠這邊都只做紅酒,Ivan推薦,如果要找好的白酒要去Beaune,大多數的白酒都放在不鏽鋼桶裡面發酵,但是Beaune還是堅持用橡木桶發酵,而且都要放一年以上,所以比其他地方產的白酒更有橡木桶香味,也更濃鬱,不過可能也會更甜一點。當我們問到白酒的適飲溫度的時候,Ivan很認真的跟我們說,白酒要冰的喝不一定對,像Beaune的白酒就應該要室溫喝,這樣才能夠聞到喝到白酒的風味,如果有人硬要說他的白酒要冰冰的才好喝,那表示它的白酒風味不夠,要用冰冰的感覺蓋過去。
Ivan也帶我們去一個葡萄園,看到栽藤間距只有一公尺,因為希望它根扎深,像Ivan說的,葡萄酒要好喝,你就得要讓葡萄藤suffer!
而且葡萄藤要種10年才可以進到Grand Cru等級,還沒到10年之前,就算種在Grand Cru也得降級,不能標Grand Cru來賣,如果台灣的確茶葉也能好好的做一套系統或是類似的制度,而且所有的茶農都可以遵守這些規範,台灣的茶葉應該也可以好好的做出一番事業,大家也不用擔心買茶買到不肖商人拿用難種的茶充數。是說我們政府的基本食品安全把關檢驗都做的做不好了,要做品質控管還是算了,照過去經驗看來,政府越插手結果就越糟,所以還是不要好了。台灣人買東西也都斤斤計較,生產東西也以成本為最高考量,大概也很難導入這種以價制量增加利潤的觀念和作法,而且照這種模式運作,笨蛋公平會會不會又有什麼突發奇想的名堂出來?!
Bourgogne這裡兩株葡萄藤才能做一瓶酒,不像加州一株藤就一瓶酒。Ivan解釋為了能做出好的酒 grapes need to suffer! 好可憐的葡萄,為了能讓我們有好酒喝,要這麼辛苦。
途中經過傳說中的Romanee-Conti,Ivan說如果是夏天,就可以在著名的十字架前看到大批的中國人排隊照相,所以淡季來還是有些好處的。Ivan抱怨了一下中國人沒有喝葡萄酒的歷史,就算花了大錢買一堆最貴的酒,但是不懂得欣賞葡萄酒的好其實很浪費。說完後他看了我一眼,有些抱歉,大概是怕我覺得被冒犯,不過我才要抱怨這麼多中國人來台灣呢!能去法國旅遊的人也才多少而已,要買葡萄酒的人也才多少而已,台灣搭飛機沒多久就到了,我才討厭中國人大舉入侵呢!而且聽說大家覺得酒去大陸比較好賣,台灣的Whiskey價錢一直漲,我們也快沒有好酒喝了!
第一個Wine testing的地點是在Aloxe-Corton,這在台灣比較少看到。一進到酒莊接待小姐就滿臉笑容的跟我們問好,還親切的問Ivan要試什麼酒,一付任由他挑的感覺。可以親身走進一個釀酒的Chateau(PIERRE ANDRÉ au Château de Corton André)真的超級令人興奮的(酒標上的城堡就是這一棟!),況且又碰到漂亮態度又好的接待小姐更是令人開心。Ivan挑了五瓶酒,其中有兩瓶白酒跟三瓶紅酒,拎著裝酒的提籃跟酒杯就帶著我們進到陰暗的酒窖,一付熟門熟路的樣子,接待小姐也放我們自由,這樣也好,都是認識的人(至少相處了一早上了)要品酒亂聊比較沒有壓力,Ivan還自行加碼Cheese和棍子麵包,我們當場就在人家酒窖裡面野餐起來了!
第一瓶白酒就是Premier Cru等級的(是說這場品酒全都是Premier Cru以上等級啦!),來自Saint-Aubin裡Les Combes那區的白酒。Beaune做白酒跟其他地方不太一樣,主要還是以木桶儲存發酵,而且至少要儲存一年才裝瓶,所以通常會比其他地方做的白酒來得甜一些,大部分地區現在大多用不銹鋼桶發酵,三個月就可以裝瓶,風味就不太一樣。兩支白酒其實我比較喜歡第二隻Meursault 1er Cru / Les Porusots 區,聞起來花香味很夠,喝起來又很爽口。Ivan認為Bourgogne的白酒試適飲溫度約14度,大約比紅酒低個兩三度,根本不用用冰桶。他秉着Bourgogne的優越感說,冰桶冰鎮白酒是給不好沒香氣的白酒用的,一冰起來,酒的香氣根本出不來!紅酒適飲溫度大約17度,因為有tannings所以溫度要再高一點。試完兩隻白酒後換三隻紅酒,兩隻Premier Cru和一隻Grand Cru,都不是在台灣容易喝到的。第一隻Aloxe-Corton 1er Cru就是我們所在地葡萄園種出的葡萄做的酒,第二隻Pommard 1er Cru應該是再更南方一點。Pommard的紅酒通常都很不錯,據說他們有在爭取改列為Grand Cru,不過沒被升等成Grand Cru也好,免得商標一印Grand Cru價錢又要漲很多,那就完全喝不起了!我們試喝了2007年的Pommard 1er Cru非常的好喝,就是印象中Bourgogne紅酒的細緻跟香味(有人說是臭味就是了...),只是聽說因為Pommard的品質有保證,所以價錢很多都已經非常接近Grand Cru酒的價錢了,這瓶2007年Pommard 1er Cru的價錢就跟最後一瓶Corton Grand Cru差不了太多。除了三瓶紅酒都很優雅好喝吃外,Cheese也很棒,三種Cheese名字既不太起來,白色的很像是Chive,黃色硬cheese有可能是Comte,最厲害的是黃色的軟cheese是Bourgogne的特產叫Époisses。在製作Époisses的過程是用當地生產的烈酒(類似brandy)沖洗很多次,費料又費工啊!它的味道比一般的Cheese重也比較鹹,但是搭着麵包後跟紅酒超級搭!簡單的麵包和cheese和紅酒三者真是個了不起的組合!就這一點當法國人還真的挺幸福的!
淡季的好處就是沒有太多的客人預約拜訪酒莊品酒,我們三個人就慢慢喝慢慢吃cheese慢慢聊,過度悠閒的後果就是品酒行程完全延誤。等我們試完收拾完(包括好命的美國夫婦買好要運回去美國的酒)離開往Beaune,到達時都已經一點多了!所有店家中午都休息,包括博物館也休息到兩點。Beaune有自由時間兩個小時,本來應該是給大家吃午餐並自由參觀,但是稍早時品酒吃太多麵包跟Cheese,根本吃不下午餐,但是十一月的Beaune天氣實在太冷了,快快找了一家小店喝個熱巧克力暖身子,喝熱巧克力配巧克力雖然很甜,但是甜甜暖暖的整個人感覺幸福多了。看看還有時間,決定買票去參觀一下Hôtel-Dieu,買票又借了語音導覽,發現它們很用心的在做Hôtel-Dieu的介紹。Hôtel-Dieu是15世紀時Bourgogne Chancellor Nicolas Rolin跟他當時的妻子(第二任)Guigone de Salins蓋的慈善醫院,整個語音導覽就是由這對夫妻(的鬼魂?)在跟你叼絮介紹說明,其實很有意思!這個地方由15世紀開始,一直到幾十年前搬遷到另一個地點之前,都是一個不向貧苦收費的慈善醫院,資金來源除了捐款外,還有之前幾百年下來善心人士捐的葡萄園釀出來的酒每年拍賣所得。每年Beaune葡萄酒慈善拍賣會是Bourgogne的年度大事,專業人士試了酒之後投標競價,得標者整桶酒帶回去裝瓶出售,酒標上還會特別標示說是義賣會酒,對買得人來說也是支援慈善事業。當年度競標得標價也常常可以作為當年度酒的定價參考。
下午再往北開,回到Gevrey-Chambertin的一個私人酒窖參觀並再試喝四隻紅酒,可惜我們行程延遲太久,所以最後有些匆忙。這次的試酒就比較集中在Gevrey-Chambertin(再加上早上去過的Fixin),比較同樣在Gevrey-Chambertin裡不同區的酒。還蠻令人驚訝的是,明明都算在Gevrey-Chambertin,各區也沒真的差太遠,居然種出來葡萄釀出來的酒味道有那麼大的差異,所以Bourgogne這一塊沒有多大的地方的土壤結構真的很妙,難怪會劃分出這麼多不同的區,有的算是貴死人的Grand Cru,有的是很貴的Premier Cru,雖然是隔壁鄰居,但是房價可能差很多...
這趟品酒之旅對我來說真的是趟值回票價的增廣見聞之旅!除了品酒之外,也實際看到了Bourgogne的葡萄園跟傳說中的金色山丘,另外也參觀了美麗的酒莊跟酒窖,特別是酒窖真的令我嘆為觀止,裡面儲存的酒的數量跟品質不用算都感覺得出來非常有價值。而且他們的酒窖其實依賴的就是老祖宗的智慧,利用當地的氣候、地勢跟建材來蓋出適合儲藏酒的酒窖。這趟旅程也了解到,不要說法國酒,光Bourgogne產區的酒知識我就學不完了!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