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實招認若不是買了歐蘭朵的票可以兌換梅蘭芳這部電影特映會的票,我大概不會去看這部電影。不過,有這張特映會的票真好!
我一直很喜歡黎明,可能我比較喜歡斯文白淨型的帥哥吧,我一直沒有覺得劉德華太帥。但是就算我艇喜歡黎明,知道他要演梅蘭芳,我倒也是愣了一下。我是沒有看過梅蘭方的戲,我對京劇也不熟,但就我想像中,男人能把扮旦角扮到令人激賞到梅蘭芳這樣的程度,身段柔細是必要的,印象中的黎明個頭不小,而且說真的,我對他的演技沒啥大印象,以前愛他演的原振俠,不過原振俠第一是小說人物,又是個英雄,所以主要在好好耍帥,騙看戲少女的心(我就這樣被騙了)。但是這次要挑戰的是中國戲劇史上據說是非常偉大的經典人物,還是許多老一輩的人,甚至是年輕一輩戲劇愛好者都還記憶猶新的腳色,一個弄不好,會被冠上褻瀆的罪名吧。我猜想大陸人大概很氣由黎明演出梅蘭芳吧。
但看完這場電影後,我真的要說,我個人很喜歡黎明的梅蘭芳。待會再來說說爲什麼。
我不是什麼梅派的戲迷,甚至沒聽過梅蘭芳唱的戲,連在電視上或是影片上都沒看過聽過。梅派跟其他派別的差異在哪,我也不知道,唯一知道的就是一兩張梅蘭芳的劇照跟前一陣子偶然在雜誌上看過梅葆玖的訪問,還在想著不知道有沒有他們父子同台的戲有留影還可以看得到,然後就看到電影梅蘭芳真要上演了,還不小心拿到的特映會的票。
我對不起梅蘭芳也對不起黎明,本來今天在弄點聖誕節晚會的事情弄得有點晚,本來想說快來不及乾脆別去了,好險最後一刻還是決定跳上計程車去一下,真的好險有去,也好險在路邊拿了包人家在發的廣告衛生紙。
不是真的要說部電影多感人,應該大部分的人都不會需要衛生紙,而是我看電影跟電視本來就很會掉眼淚(這種時候最雙魚),這包衛生紙看完電影剛好用完。所以我喜歡一個人看電影,反正四周的人都不認識,沒有形象問題。
電影一開始就點出了整個矛盾,喜歡唱戲還是要做平凡人的好? 以大伯的遭遇跟信開始了梅蘭芳的故事。
來說說我喜歡黎明的梅蘭芳的原因是,一般男人演出這種類型的角色常會詮釋得太過陰柔,張國榮在霸王別姬裡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不過那種詮釋反倒不是我想的梅蘭芳。黎明一出場時我其實也沒有覺得「那就是梅蘭芳」,反倒是越看越覺得,如果梅蘭芳真是這樣,也難怪會風靡世界,無論是男人女人。黎明的梅蘭芳,不是陰柔而是細膩,他把梅蘭芳詮釋成一個在戲裡感情細膩,但是出了戲之外,卻是個個性斯文但不善於言詞表達的人。許多時候給人有點呆愣愣的感覺,有更多的時候因為尊敬三哥和六爺,看得出許多說不出口的無奈只能擺在心裡,更因此,在戲中少數幾次的大動怒更顯得意義重大。
不過我倒不是那麼喜歡戲裡的章子怡。我一直在反省這是不是因為我不喜歡章子怡,所以才有這樣的想法,不過我還真的不是那麼喜歡章子怡的孟小冬。從兩個相遇的那一刻起,我一直有個孟小冬是蓄意誘拐梅蘭芳的感覺,兩個人到底是怎麼談起了戀愛也不清楚,是因為兩人有同樣的背景跟對戲曲的熱愛所以才互相吸引嗎? 如果說是一起演戲演得日久生情可能還比較有說服力一點,但總感覺像是孟小冬拐了梅蘭芳後,在六爺的宴會上演的個梅龍鎮,然後兩個人就突然很有感覺?! 梅蘭芳跟孟小冬的對手戲是整齣戲裡,我最不知道在幹什麼的戲,孟小冬對梅蘭方的影響也感覺不出來,除了梅蘭芳發火再也不演梅龍鎮之外。
但是我倒是很喜歡電影裡面的好幾個配角,像是十三燕。一輩子啊,就只求提升伶人的地位,掙得了老佛爺的賞賜,掙得了觀眾的喜愛,以為也掙得了大家的尊敬,結果到頭來是這樣的下場,看到他在臨終遺言,真的不能怪他對執著,他十三爺雖然總是表現得擺著大架子,不過也是如履薄冰的在過每一天啊,也帶著紙枷鎖走這輩子。順道提一句,我好愛十三燕唱戲的那幾場戲,還有他與人話總不明裡說,是暗著來的。
另一個我很喜歡的角色是福芝芳,在電影裡把福芝芳描繪的像是如果沒有她就沒有梅蘭芳。演出福芝芳的女演員叫陳紅,他把芝芳詮釋成一個精明幹練的賢內助,但是在她內心裡有一塊地方不只是精明幹練的賢內助,也是一個因為梅蘭芳是所有戲迷的梅蘭芳,不是她一個人的梅蘭芳,而常遺憾難過,看到她去找孟小波理論的那一段,沒有想到她求的不是把梅蘭芳還給她,而是把梅蘭芳還給大家。整部電影看下來,他們夫妻間的小互動,反而是最真情的留露,一起泡腳,逃亡遷移時,還是等在日本使館外,芝芳或許精明幹練又太過實際,無法在藝術方面成為梅蘭芳的知音,但是她守著梅蘭芳,或許,她才是真的最把梅蘭芳當作個人在守護著,而不只是守護梅蘭芳這個名角。
戲裡每每演到梅蘭芳在要大家靜下來聽他說話的時刻,看著黎明講話跟臉上的神情,總是會覺得平靜,不可大口喘氣打斷他的話一般,溫溫柔柔卻勾住每個人的心。不過在那段日軍佔領他蓄鬍拒演的記者會上,他不急不徐的覆述跟十三爺臨終前的對話時,我真的又掉眼淚了。
我不知道成人後的梅蘭芳粉裝是不是黎明親自扮演,唱我想應該就不是本人了,如果扮裝真的也是黎明自己上場的話,那我要更佩服他了。雖然扮裝非常少,但是就一個尋常演員而非科班出身的京劇演員,可以這樣點到,一個手勢一個身段跟一個的眼神,已經非常利害了。順道一提,我反倒不是那麼愛少年梅蘭芳的詮釋,我個人感覺像上面提的,太過陰柔了,粉裝扮像的身段很棒,但是幾個特寫的眼神不知道是角度問題還是怎樣,總覺得太媚了,在汾河灣那齣戲裡,苦守寒窯十八年的王寶釧,眼尾應該不會那麼媚才是。
我猜想在梅蘭芳的年代,他征服所有戲迷的原因,不是在於她很像女人,而是在那細膩的詮釋神韻、眼神跟身段,使之成為一種永遠令人著迷的藝術。
不過話說回來,電影就只是電影,導演再怎麼嘔心瀝血所拍出來的電影,就算是由真實故事「改編」,最多也只是說了導演自己的詮釋與想法,告訴了觀眾,這是他眼裡的梅蘭芳,就不過是他眼裡的梅蘭芳罷了。
- Dec 16 Tue 2008 03:53
電影 -- 梅蘭芳 (內容有雷)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