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推理小說看成這樣絕對是上癮了!在看完The Devil's Star之後,就馬上進入了下一本The Redeember。其實我看得第一本Harry Hole的小說是雪人,是在The Redeemer之後的,不太確定台灣出版社翻譯的選書邏輯,目前中文版只翻了奧斯陸三部曲再加上雪人,三部曲和雪人中間隔的這一本The Redeemer還不知道中文版在哪裡。

因為第一本看的雪人,後面看得又是英文版,所以一開始在雪人裡看到的很多人名我都沒有跟英文版的人名連起來。把雪人借給看完奧斯陸三部曲的朋友後,聽到朋友驚叫𤔡何雪人開頭就提到哈利的前搭擋很多都掛了,連哈福森都名列其中,然後前老闆莫勒也失蹤,在魔鬼的法則裡兩個人都還過得好好的,怎麼到了雪人就全變樣了?我才驚覺我手上這本The Redeemer可能是讓我還蠻喜歡的哈福森掛點的元兇!

正如作者的前幾本小說一樣,他就是不肯簡簡單單地講個謀殺案的故事,人物關係雖然比前幾本要單純一些,不過跟其他推理小說比起來還是算很錯綜複雜。楔子一開始居然就是個小女孩被強暴的故事,當然讀者都知道這個強暴事件絕對跟之後的謀殺案有關係,但是到底施暴者是誰,卻到故事快終了的地方才跟讀者說清楚,讓大家恍然大悟為何故事的走向會變得這麼出人意外。我想作者的野心應該也不小,除了想寫出好的推理小說之外,他還想跟讀者多說很多事。比方在知更鳥的賭注裡寫了挪威加入納粹的年輕人,其實才是真的懷抱著保家衛國理想,是要努力對抗蘇聯入侵的愛國者。在The Redeemer裡面,他則是介紹了克羅埃西亞跟塞爾維亞之間的獨立戰爭,雖然細節不多,但是還是給讀者一些戰爭的感覺,雖然那些戰爭事件表面上是拿來做殺手的特寫介紹。書名取The Redeemer,感覺也是有多重含義。在聖誕節前發生的故事,當然跟聖誕節誕生的救贖主(Redeemer)連上點關係,特別是書中舉足輕重的重點組織救世軍(The Salvation Army),其實就是個宗教組織。裡面又提到了殺手當初摧毀了許多塞爾維亞的鎮壓坦克,所以暱稱是 the little redeemer,書中還安排了警方誤認別人的屍體,以為殺手已經被殺了,然後第三天才發現根本是認錯人。哈利在書中的新老闆說了聖經裡面不斷提到的“祂第三天由死裡復活”,也是個twist。到最後,每個人都在找一個贖罪的機會,大家都需要一個redeemer...

我很喜歡這個故事裡面的女主角Martine,雖然是個年輕小女生,但是她跟哈利的聊天讓我覺得這兩個人在一起應該會很搭吧,有一度我也以為作者打算大發慈心,對哈利好一點,寫了一個很棒的女孩給他,讓他不用在跟Rakel分手的陰影下酗酒。但是我猜作者覺得一個人若是不悲慘,大概就無法當一個好的偵探,或者是會讓人當一個好的偵探的性格也連帶的包含了或讓人人生悲慘,所以很容易開始酗酒的因子。哪個是因,哪個是果,大概也沒有人可以解釋說明吧!是說作者也真狠,讓哈利以這種速度沈淪,應該過不久就淹死了吧.....

我本來覺得在推理小說裡面放職業殺手是一種有點犯規的嫌疑,因為推理小說就是要說明一個謀殺案發生的方法跟動機。職業殺手進場對警方來說根本就是對方開外掛,不是個立足點平等的戰爭。不過這個職業殺手也真可憐,一方面很有職業道德的想要完成任務,一方面卻很倒霉的處處不順利,沒錢沒武器,過得很慘的日子,而這一且只是因為奧斯陸大雪讓飛機延誤...

我覺得這本書是我看下來這幾本裡面,故事情結算是緊湊,廢話聊天比較少的一本,可能是因為哈利正式恢復單身,前女朋友最多在腦袋揮之不去而已,所以故事就比較乾淨的處理謀殺案。當然要哈利完全不嘲諷人生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真沒有了這些諷刺論調,這本小說對我來說大概會少了四分之一的娛樂吧!

我覺得這本The Redeember作者一直在玩巧合與時間差的遊戲,因為讀者可以同時看到兩邊片段(作者決定揭露給讀者的部分)的動向,在許多我們以為差一點就要穿幫或是掛點的時候,又陰錯陽差的逃過一劫,所以這本書裡真的太多作者安排的巧合。

許多的巧合也包含了Martine和Harry之間的互動,我以為作者終於善心大發,要讓Harry從Rakel的陰影裡面出來,但小說看到最後,事實證明Nesbo沒那麼好心的打算放過Harry。故事到了最後,Harry去找Martine的目的,還是"Say Goodbye",那一幕連我都覺得Harry真是個混蛋懦夫,Martine都做好要跟他一起跳崕了...

Nesbo的小說老是要在最後給人意外這一檔事已經是陳腔濫調了,不過這次我還是有被他拐到。

書裡面某個角色好的像個聖人,這完全是不太可能的事情,果然聖人只是表面
形象,最後還是變了調,只是我也沒想到那層聖人的皮撕掉,裡面是如此的不堪。我一直在猜故事一開始被強暴的小女孩到底是哪一個,跟之後個故事之間的關連,結果我前半本書完全猜錯,掉進了作者想要模糊施暴者是誰的陷阱。

我其實還蠻喜歡作者安排的結局,雖然這樣一點都不合乎司法的精神,像是Raymond Chandler筆下的Marlone,在乎的是自己的Peace in mind,雖然那是個永遠無法達到的目標,又或許到達的那天,也就是我們又少了一個吸引人的冷硬派偵探角色的那ㄧ天。畢竟有了平靜,就不會再有酸澀的心理,沒有這絲不甘願的負面跟嘲諷,又怎麼會以自己的正義為標準,不顧社會的壓力,使得自己不容於主流社會,a lone wolf 才有辦法做個好偵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leepygir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