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週末從公司把上一期的商業週刊偷帶回家看,上一期的封面人物是李焜耀,標題叫做「危險的捷徑」。裡面刊登了李焜耀被起訴後的專訪,封面寫了李焜耀說的一句話「政府每次都大門關著,讓你鑽狗門!」

  同期商周的去梯言也同時探討了IMD世界競爭力評比台灣排名退步的問題,有關中國大陸排名首度超越台灣這件事情。

  當知道中國大陸排名首度超越台灣的時候,我沒有太驚訝,因為之前從來沒有特別注意過這個IMD競爭力排名,反倒還驚訝中國大陸到現在才超越台灣。不過看到這篇去梯言裡面寫著,令他勃然大怒的是政府經建閣員的態度「是中國進步太快,而非台灣有明顯退步!」

  看到這句話,我也很怒!

  因為IMD的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不是可以免費下載的,所以我沒有辦法求證去梯言裡面寫的「IMD指出台灣近年表現差的總結 — 民間表現前段班,政府表現後段。」不過在全球台商服務網(經濟部的網頁)看到各個細項排名,雖然政府效能有小提升三個名次,但是比起17名的企業效能,政府效能20名還是比較低的。特別是企業法規跟法規體制,各自在28名和29名。

  我可以了解這兩項是李焜耀跟現在很多企業主心中的痛,因為在很多時候,連我這個小小的職員都忍不住想要罵人。

  我是個相信自由市場機制的人,亞當史密斯口中那隻看不見的手,是最有效率的決策者。如果拿美國的政治情況來說,我可能是屬於共和黨型的,不是說我支持小布希,只是我贊成政府的影響力要極小化,在財政學裡面學得,政府存在的必要性主要在需要一個組織來解決外部性的問題,以免大家都只顧及自己的利益而犧牲了群體。(只是今天的共和黨已經不像共和黨了,就像是民主黨已經不像民主黨一樣!) 但是每當政府做了一項限制,那就表示在供給跟需求無法達到它本該有的均衡。

  現在台灣政府就在做這樣的事情。

  其實說實在的,台灣有點像是個天生就有點發育不良的小孩,我們沒有很大的土地,沒有很多的人口,沒有很多的天然資源,還得時時刻刻應付別人的歧視與打壓。結果,塑造了一個很怕死的台灣政府,我不是單指現在的民進黨政府,而是包括以前的國民黨政府開始就這個樣子了。有趣的是,反倒台灣的民間企業膽子大的很,很拼,也很敢衝。在我們父母親的那一代,許許多多的民間中小型企業,靠著拼勁,闖出了一片天空! 台灣整個經濟,感覺起來都是民間企業帶著(拖著)政府在跑。

  但是當台灣越來越與世界接軌,整個經濟情況也越來越複雜。台灣政府被迫開始開放讓台灣的企業出去投資,也被迫開放讓外國的資金進來投資,但是感覺起來,台灣的政府還是有那麼一點被迫開放的感覺,滿心的不願意。

  因為工作的關係,會接觸到不少政府對於外國資金投資台灣市場的法令,許多法令真的連我這個非法律背景出身的小職員很想搖頭,在跟客人解釋時,很多時候連自己都覺得這樣的規定不合理,窘迫的想要挖個地洞鑽。簡單的解釋,就是台灣政府巴望著外國資金投入台灣市場,又怕人家來賺錢。我可以理解政府基於想要保有身為一國政府機構的權力,怕外國資金奪權篡位,但是說真的,如果人家在台灣看不到賺錢的機會,那又爲什麼要花那麼大的功夫來投資呢?!

  另外,台灣政府在訂定法令政策時,真的可以用「閉門造車」來形容。不知道爲什麼,台灣經濟腦袋裡的想法可以跟業界實際發生的狀況天差地遠,不論是事情的輕重緩急,或是事情的成因與解決辦法等等。台灣政府也常常搞不清楚到底在台灣以外的地方發生了什麼事。

  適當的保護是必要的,這個我承認,看看當年亞洲金融風暴所留下的影響。但是當你只想著要保護自己,就只會像個溫室裡面的花朵,當哪天有人強摘掉了外面的保護罩,到時才要來學習怎麼適應外面的天寒地凍就來不及了。

  突然想到台灣現在的年輕人(包括我自己)也是這樣,只能活在溫室裡? 之前應該是在雅虎奇摩首頁看到的吧,一篇文章研究了亞洲幾個國家的年輕人的冒險精神,雖然比較是以「賭性」的方式來定義冒險精神,但結果不出其然,台灣年輕人要等到很確定會贏才願意下注,但學過投資學的人大概都知道,很多投資的報酬率是來自於風險貼水,因為願意承擔較高的風險,所以有比較高的報酬,雖然並不是高風險就等於高報酬,但是沒有風險,哪來的報酬?!

  今天看到商周這篇李焜耀的專訪,又應證了台灣政府真的不知道台灣的企業需要什麼,也不知道該要怎麼幫助台灣的企業成長茁壯。今天我沒有辦法評斷說李焜耀這麼做是對還是不對,但我相信台灣政府給了台灣企業許多難關,不難明白許多企業的沮喪,特別是當你看到你主要競爭者的國家,越來越開放,盡力的在支持著他們自家的產業,反觀自己老家的政府卻不停的限制你。當然,政府是有必要監督管理,但在監督管理之前,訂定明確合理可執行的遊戲規則更是重要!

  台灣政府的矛盾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在工作上看到了台灣政府爲了業績(想要被稱讚是個開放的市場),努力釋出善意,放寬在台灣的各項投資限制,但是諷刺的卻是,後面卻多了一堆把事情複雜化的配套措施,讓原本善意的開放,成了難以執行的惡夢。

  最糟的是,台灣政府似乎很缺乏自省的能力,從IMD世界競爭力排名降低,卻不反省自己是不是還有需要加強的地方,到發現明基的問題後,只努力蒐證要控告公司負責人等,卻不想想是否在公司治理的法令方面要在更明確或是做些開放等等。

  說到這裡,我也不知道該要怎麼辦才好… 大家就自生自滅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leepygir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