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上一篇文章完全文不對題,也遠遠脫離原本文章的設定(if any)。希望這篇文章可以比較接近正題一點。

  其實真要我說我在美國唸MBA到底學到了什麼,我是說不太上來。這句話希望不會被我老爸聽到,他已經唸過我說,花了那麼多錢讓女兒出國唸書,結果女兒現在一天到晚在迷布袋戲。當然他這麼說不是看不起布袋戲啦,只是想要嘲笑我而已。

  但在這幾年的工作中卻發現,雖然不是在MBA裡學到的專業,但似乎隱約可以找到那段時間對我的影響,至少引發出我性格裡不少的潛力,比如說 -- 拐人。很多人說MBA教出了一堆光說不練的人,這句話絕對是真的,在學校時同學們就開過玩笑說,BS(B School) = BS (Bullshit),這就是我們整天學的東西,如何瞎掰。可惜的是,瞎掰這種事情也是一種不是下了苦心就學得會的,個人認為,瞎掰這件事,天份比努力還要重要。

  在B School學到的瞎掰第一課,瞎掰不在話多,在有說服力。

  當商周做了「越寫,越聰明!」這個專題時,我還挺確定我是個笨蛋,這麼多年下來,要我重新寫大學聯考(或是學測)的作文,我確定我依然會一敗塗地,而且我對於寫作的恐懼感依然還在。

  我很贊成商周裡鼓勵大家多寫作,他還為了鼓勵大家多寫作,提出了很大的一個誘因 – 多50%機會進入好公司。但以我切身慘痛的經驗,我還是不太相信學校裡面的作文訓練。

  大學已經畢業多年的我,還對於學校的作文跟報告留著以下的印象 – 報告越厚越有份量越好,文字越優美越好。這兩點到現在還是我心裡揮之不去的痛。所以在美國唸書的時候,老師對於write up的要求常是2 pages double space或是 5 pages double space,兩旁還要留margin,我才第一次體會到寫報告不用硬塞字,還得要刪減的困擾。到現在我還在得意我修那們嚴格到死的Strategy老師的課,我的case write up還拿了A-,連我自己都不敢相信。台灣老師大概是人情味重,看到很厚的報告,總覺得對於學生下的苦心也該肯定一下,沒有功勞(沒內容)至少也有苦勞(湊出這麼多字)。但卻忘了這可是很不環保的事情,為了列印這些廢字,少掉了好幾棵樹,長久下來可能會讓一個雨林消失呢!

  第一次聽到老師說,報告只要兩頁,還要double space,心裡真的樂翻天了,想說這樣隨便寫寫也有,絕對不會太難,沒想到開始寫才知道麻煩。雖然我是個很不會用優美文字去詮釋延伸句子的人,但至少把一個句子用不同的方法說個兩次,讓它變成兩倍的長度,在台灣唸大學時的訓練下,勉強還做得到,雖然沒啥內容,但是可以達到該有的份量。但這次的報告,居然想要說的話,才說了一半多一點,報告長度的額度已經用完了。努力的刪刪減減,還是少不了多少,真的讓我抱著頭在地上滾,(在地上滾的另一個原因是,我是臨時報佛腳,在要教報告前一晚才開始動手寫!)因為英文不是我的母語,用字精確是做不到的,拐彎抹角的寫,贅字多當然句子的長度就會長很多。

  發現再怎麼刪也刪不了後,決定置於死地而後生,整篇文章重寫。有了第一次的悲慘經驗後,知道不能信口開河的直接下筆寫,像我現在在寫這種無意義無重點的文章一樣。這次學乖了,乖乖的把要寫的重點先準備好,然後既然老師說附錄不算在文章本文的配額內,那就好好利用附錄把一些放不下的東西丟在這。為了能夠順利引用附錄,只好乖乖的在確定要寫的內容概要後,先開始做附錄的圖表。從SWOT到financial forecast等都先乖乖做好,這樣一邊可以減少用文字敘述而佔用的可貴報告空間,一邊可以讓人感覺很專業。(所以說B School是訓練唬人的功力嘛!)

  雖然我一直說這篇報告,我是從前一天晚上十一點多開始動筆,搞到隔天早上六點多才做完,然後洗好澡,灌完兩瓶red bull就出門上課交報告去。不過真要說到這篇報告完成的時間,應該是不能只算動筆的時間,只算寫的時間是我存心要拐人家,讓人覺得我很厲害,可以在這麼短的時間之內完成報告。其實之前準備功夫的時間,都被我暗蓋起來了。沒說的是,我在動手之前,已經把整個case讀了數次,雖然沒有滾瓜爛熟,但是至少已經開始在腦袋裡面歸類,我想要用的資訊有哪些,我想要提出來的論調有哪些,腦袋裡面已經有了大概的雛型,雖然一點都不具體,也不知道寫出來會長什麼樣子,當真正開始動手之後也碰到了不少難題。好玩的是,成為我阻礙的英文在某種程度而言也成為助力。因為英文程度不好,沒有辦法太咬文嚼字,只好乖乖的用平舖直述法,一個句子直接說出我想要提的論點。

  幾次報告寫下來,重新學習如何寫作,重新認識什麼叫做提綱挈領。老師在解釋(恐嚇)為什麼他要求的報告頁數這麼少時,直接跟我們說”你們以為每天要處理那麼多事情的大老闆們,有多少時間可以浪費在看你們所寫的東西上面?” 我還曾經片面聽過老師可怕的事蹟,嚇得我不敢超過老師規定的頁數。聽說有學生自以為是的寫了兩頁多一點的報告交出去,結果超過的那一頁被老師撕掉,然後留下了”沒有結論”的評語。

  碰過另一個感覺起來比較溫和的老師,他規定了五頁的報告,但是也一直重申,如果我們打算交超過五頁的報告,請一定要確定多出來的那個部分有足夠的存在價值。事後發現,溫和的教授只是表面溫和,雖然輕描淡寫五頁的規定,但卻執行的很嚴苛! 人果真不可貌相,McKinsey研究部門頭頭出身,看起來再溫和,依然是殺手級人物。

  一直覺得我不是會長篇大論的人(當然也有可能只是自我欺騙,因為在這邊的文章一直被抱怨太長),所以會寫歸納式的論說文,而不會寫悲傷春秋的抒情文。直到開始寫報告後才知道,我還是逃脫不了之前在大學,交報告以篇幅決勝負的壞習慣,以為自己已經寫得很簡約,但真的需要刪減時,還是會找到不少廢話。不太會延伸說明的我,卻會不自覺的把句子一說再說的重覆,真是死性不改。

  腦袋裡面還是留有小時候老師教作文時說的起承轉合,還要在文章開頭引經據典,好笑的是,大家會背的經典或是成語就是那幾句。搞到最後,不管是寫什麼都是引用那幾句。但是若真的照著這種規矩來寫老師要求的報告,別說起承轉合,在規格內可以寫到轉就偷笑了。結論是,小時候怎麼讓昨文分數較高的技巧,像是醞釀氣氛,引述格言或是名人名句佐證,完全不管用。還是該依照直覺來個單刀直入,不僅自己腦細胞不用白死很多,還可以有比較好的成績。

  我有點怕在商周這個專題之後,大家開始用學校的方式注重作文。不知道是不是我討厭國文這項學科,還是對國文老師有偏見,總覺得大部分的國文老師改作文時,注重詞句優美遠勝於背後所想要提出的思想。當然,沒有辦法把思想清楚的透過文字呈現出來,是作文者的功力不足,讓讀得人讀得懂,是一篇好的文章最基本的要素。只是在國文老師注重詞藻的批改標準下,學生們會不會又淪落到,為了拿到高分,注重背誦佳句格言,到最後變成堆砌華而不實的虛空浮誇文字,而忘了文章最基本存在的價值在於它是個溝通觀念想法的媒介。

  當注重文章架構勝於文章內容想法時,這篇文章的價值在哪裡? 而現在教寫作文的學校老師,是不是也是這樣教著學生,如何因題目制宜,把一兩種文章架構背起來,然後依照題目來填充文字或是例子進去。當作文章的出發點不是溝通想法觀念,而只是作文章的時候,是不是現在的孩子真的有幫助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leepygir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