擱著另外三本謀殺專門店的小說,我忍不住先看了Umberto Eco的昨日之島(L’isola Del Giorno Prima)。因為根據我對這位作者的了解,或說,如果我對作者的了解是錯的話,至少是我對這位作者的期待,這絕對會是本雖然精采卻會令人頭昏腦脹的書。它的影響力大概會讓我在未看完它之前,無法看其他的書,而事實也真是如此。原本預計在三天之內看完,卻花了一個多禮拜才看到最後一頁。然後Eco的書最討人厭,但卻也是最棒的一點是,雖然好不容易(真的很不容易喔!)看到了最後一頁,但是這本書如果要說的精確一點,是依然沒有看完。我指的不是作者沒寫故事的結局,不過話說回來,沒有結局也是一種結局,只要作者停筆,那就是個結局。我指的是,這本書跟讀者之間的互動還沒有結束,再看完這本書之後,腦袋裡仍然努力的釐清一些問題,會是反思一些想法,然後一點都不驚訝會突然發現自己一路被作者耍的團團轉!

  不知道其他人覺得如何,因為我沒跟其他人討論過這本書,我個人覺得這是我讀過三本Eco的長篇小說中最複雜的。我本來以為Eco玩弄讀者,最多就像是在傅科擺裡那樣,以語言的遊戲模糊真實和謊言(或是幻想)之間的界線,創作出一個讓讀者不知道他是故意要把假的寫的像真的,還是要把真的寫的像假的的故事(或真實事件?)沒想到在這本昨日之島,他除了語言的遊戲外,又加上了對時間的異想。雖然主軸依然是語言的遊戲,但是加上對時間的未知和想像,讀者就更容易被耍的頭昏。頓時覺得Eco是個很可怕的作者,他寫的三本長篇小說,不只是故事內容不一樣,連整個書的架構都不同,雖然可以感覺的出三本小說中有些元素是相同的,像是玩弄語言,嘲弄一些知識或智慧等等,但這三本書卻又是不同方向和性質,同一個作家可以寫出包含這麼多方面的內容,功力可以說是超級可怕。

  本來是沒有打算寫這本書的讀書心得的,因為總是覺得寫這種書的心得,很像是班門弄斧,畢竟我並沒有什麼文學底子,說穿了只像是個不小心看到這本書的門外漢,是來看熱鬧而不是門道的,但是覺得這本書很有意思,所以就不好意思獻醜了。只希望有些人看看文章後會有興趣去翻翻這本書,或是有什麼想法可以一起分享。

  先說我為何覺得這本書比之前的兩本長篇小說都來的複雜。我想大家都會覺得傅科擺比玫瑰的名字複雜,因為裡面有許多錯綜複雜的敘述,又有許多不同人以不同的立場看同一件事,卻產生截然不同的結論和行動。(也該找天好好聊聊傅科擺,目前仍是我最愛的Eco的長篇小說。)我覺得這本昨日之島更複雜的原因是,他的故事有太多條線同時進行。傅科擺再怎麼混亂至少還是只有一個故事,雖然情節複雜,至少都還扣著同一個主題在闡釋,但是在昨日之島中,至少有三層的故事線。一個是「我」,一個是「我」筆下的主角「羅貝托」,還有一個是「我」筆下的主角「羅貝托」腦中的想法(幻想世界),到後來把腦中的幻想組織化所寫的小說。若這三層故事線就這樣分的清清楚楚那也不錯,壞就壞在Eco惡意的混淆這三條線,越到書的末了,他就越努力把三條線捻成一條,然後讀者(至少是我啦!)就開始猜想,是否一開始就只有一條線,而我自己愚蠢的把他當三條線來看,又,這裡到底是真實還是虛幻,到底這件事是事實還是夢境,還是只是那個不知道代表什麼角色的「我」所加入的評論呢?若是「我」所做的評論,那這麼「我」又是誰呢?是個後來的旁觀第三者呢?還是羅貝托的意識呢?到書的末了,「我」也在疑惑「我」到底是什麼。

  Eco在這本書中展現了他一貫的百科全書似的博學,把背景設在十七世紀,讓讀者更在真實和虛幻之間遊走,這本書在許多的地方讓人感覺像是本歷史小說,因為它引用了不少史實,不過我覺得這些史實若真的要去查證,應該許多是Eco所捏造的,很像史實的史實。在這本書中,Eco依然同上兩本書一般,嘲弄並批判神秘主義等被禁制的知識,在書中可以看到許多不同類別的人,對著知識有著不同的看法、想法、和做法。

  很努力的寫到一定的字數,卻又不透露情節。雖然這本不是推理小說,不用怕看文章的人預先知道兇手是誰,但是解釋太多書中的架構跟情節,會讓人「太有準備」的去看這本書,這樣會少掉不少趣味和煩惱。給要看這本書的人的忠告,別太認真嚴肅,也不要太相信書中的任何人物,就算是那個「我」也一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leepygir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